头部

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来源:连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发布时间:2016-01-29 10:59:08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为切实做好防汛等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各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份健康和生命安全,迅速开展灾中、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出现,结合我市历年来救灾防病工作经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救灾防病应急处理的职责分工

(一)成立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小组

  长:陈振波

副组长:黄建旺、吴哲军、潘雪梅

成 员:蔡月华、蔡稳英、潘辉志、黄哲平、吴轩友

职责:全面负责救灾防病应急处理的领导、指挥工作,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灾后疫情调查处理,评估督导灾后防疫控制措施处理工作,制定相关救灾防病突发应急方案或技术文件以及新闻媒体的应对。下设办公室,由潘雪梅任主任,谢新妹、吴轩友、黄哲平任成员。

(二)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小组

  长:谢新妹

副组长:陈卓彤

  员:李红卫、邓友良、谭绍安、郑文娟

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参与、协调和指导灾区出现的传染性疾病的调查处理工作。参与疫情或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并提出相关疫情控制建议,调查处理组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负责疫情现场的调查处理和采样等工作,组织实施疫情处理控制现场工作,随时服从领导小组的其他安排,必要时协助其它小组处理疫情。

(三)食物中毒与环境卫生污染疾病现场调查处理小组

组 长:吴轩友

副组长:谭 

成 员:封爱芳、易江洪、石海霞、黄蔚燕、黄晓华

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灾区内出现的食物中毒事故和环境卫生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现场调查处理工作。

(四)救灾防病检测小组

  长:蔡月华

副组长:温婉颜

  员:詹桂芬、李芳建、陈小坚、黄聪莲

职责:做好重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应急检测试剂、采样工具的储备和管理;参与疫情现场采(送)样工作,负责样品的采集、保存、运送、检测工作,并及时报告检测结果;

(五)疫情信息管理小组

  长:陈卓彤

  员:唐翠英、郑文娟

职责:负责救灾防病信息的录入、报告和审核,参与信息的收集和现场调查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信息上报统一专人负责,须经中心主任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或发布。

(六)防病救灾消毒指导小组

  长:黄建旺

  员:付志光、谭绍安

职责:参与并指导灾后消毒工作,向受灾的地区下发消毒应急药物和器械,并制定相关灾后消毒杀虫工作指引。

(七)后勤保障小组

  长:黄建旺

副组长:蔡稳英

  员:黄金梅、黄禄英、曾绍康

职责:负责救灾防病应急物资(防护用品、消毒药物和器械等)的储备及车辆管理。

(八)宣教信息组

  长:黄哲平

  员:吕继荣、黄晓华

职责:负责协助中心组织的救灾防病宣传培训工作,并保障网络系统的顺畅运作。

二、灾区疫情报告

中心要按照《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灾害信息网络直报。在连州市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24小时内,疾控中心专职人员收集灾害相关信息并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灾害信息的初次报告、进行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采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同时必须上报书面报告。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障碍时,灾害信息报告按附表的内容,使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其它形式上报。

三、应急准备

在连州市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确认灾害后,中心启动本预案。救灾防病信息小组对各受灾区进行初步的灾害信息收集并反馈中心救灾防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根据灾情信息进行初步评估,迅速做好相关人员组织和物资的应急准备。

四、应急措施

(一)疫情监测报告: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要求,受灾地区对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实行监测,进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市疾控中心每日收集各镇(乡)受灾地区的因灾致病和突发事件情况,并按《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2)当发现和接到灾区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核实为突发事件后,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进行报告。

 (3)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二)疫情处理

1、接到灾区发生疫情报告时,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应进行对报告疫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并立即组织相关疫情调查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对发生重大疫情或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原因未明的传染病疫情还需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必要时申请有关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定性。

2、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派遣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处理、检测、消毒小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调查,调查处理工作具体要求按照《连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执行。

3、发生食物中毒和环境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时,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派遣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检验、消毒小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调查处理,调查处理工作具体要求按照《连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执行。

4、发生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时,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根据所掌握疫情情况派出各相关应急小组成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处理具体要求按照《连州疾控中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执行。

()灾后消毒组织工作
    1、防病救灾消毒指导小组负责做好消毒组织和指导工作。组织中心和相关乡镇医院防疫人员,做好本地灾区保护水源和饮水消毒指导工作,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

2、防病救灾消毒指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分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其灾后消杀工作指引见附件。

(四)督导评估

为做好和落实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心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在适当时间组织人员到各受灾地区进行疫情防控的督导评估。其督导内容为:

1、了解灾区受灾基本情况:受灾地区乡镇、行政村数、受灾总人口数、受灾面积数、伤(亡)人数、消毒面积数、发放宣传资料数、受灾卫生医疗机构情况等。

2、应对灾害的突发应急准备情况。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防控制队伍组织,训练、配备、药械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情况。

3、灾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开展情况。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鼠疫、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在重灾区要建立并且加强疫情监测点工作,并派专业人员深入灾区基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

4、灾区水源饮水消毒情况。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家每户。洪水退后灾区要及时指导(对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要进行清理,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工作)。

5、对受淹群众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等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6、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五、保障措施

㈠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日常加强各应急小组组建领导工作, 并组织专业人员制订和完善本单位救灾防病技术方案。在发生疫情时,领导小组根据灾区信息反馈情况进行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和评估,协调相关部门,统一指挥各小组行动。

㈡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各种灾害的年度预测,根据预测情况做好各种应急救灾防病物资的储备,并组织各职能小组人员定期或在灾前进行救灾防病应急培训。中心需长年储备一批消毒杀虫灭鼠等消杀药品、器械、免疫制品等应急救灾防病物资。

㈢各救灾防病应急小组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职责制度,各司其责。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各组人员、车辆、应急物资能迅速到达灾区疫情现场参加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必要时成立督导小组对灾区疫情控制措施进行督导和评估。

 

 

连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ooter底部